首页

在线女s视频

时间:2025-05-29 18:29:22 作者: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 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浏览量:72599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对全市下凹桥、积水点进行监测设备的补盲。在全市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采用4G+北斗双模通信技术,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监测数据的正常回传。

  这是记者28日从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全覆盖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表示,北京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以实现山洪沟道水文监测的全覆盖。统一全市山洪沟险村险户信息台账,完成重点山洪沟道信息采集工作,完成房山、门头沟等10个区山洪灾害危险区淹没范围划定以及四级转移范围划分,并根据划分情况,指导编制山洪灾害险村“一村一策”。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性工程、二道河水库、西峰山水库等规划建设。加快实施钻子岭水库、温潮减河、永定河卢三段和卢梁段综合提升、潮白河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进坝河口、南口、白羊城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

  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积水内涝风险依然较高。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遇有极端降雨时,地铁、半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还需加强防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二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目前,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影响河道堤防等工程防洪安全的险工险段共有83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北运河左堤通胡大街至东六环西侧路段的三公里不连续堤段,正在开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设。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山洪地质灾害历来是北京防汛工作的难点问题。北京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402处,山洪沟道352条,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道(乡镇)774个村。

  此外,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

  李宇表示,北京全力提升防汛指挥调度效能。市防汛办加紧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汇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资源,实现全市汛情态势“一图统览”。构建大屏指挥、中屏协同、小屏移动的“三端联动”应用体系,与各单位共享信息,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还持续提升汛情感知能力。北京市水务局加快实施山洪沟道监测预报预警“三道防线”,在352条山洪沟道增设地埋水尺监测设施。市规自委建立覆盖所有山区泥石流隐患点的智能监测设备,当监测数据达到阈值时自动叫应责任人启动临灾避险。(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外青年共话青春力量赋能数字未来

沈阳故宫美食开摊,推出多款文创美食。如“永福茶膳坊”开业,推出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清宁宫茶”系列美食。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员赵芮漪介绍,“清宁宫茶”系列包含果茶、果羹以及传统经典的芋圆红豆冰,将玫瑰酒酿、芋泥蝶豆花等甜品融入故宫文化,好吃有内涵;配合春季海棠花开推出的“海棠宫鹊”饮品,应季又应景。当传统与创新相互交映,将美食与文化相融合,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这个青铜器博物院,有着最早的“中国”印记

“我们借助链主企业在银行的良好资信,可以把其信用‘转移’到我们身上,获得供应链融资,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降低融资成本。”眉山市三益农牧有限公司薛月姣对记者表示,通过供应链融资,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也对金融机构深度融入和精准对接不同产业的“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方介绍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情况

近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贾军(副厅级)涉嫌受贿罪、行贿罪一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身边的变化)基层共富观察:全民参保,让医保普惠深入人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困扰百姓的“小麻烦”,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点点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福州海警局查获3起涉嫌走私案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来推动事业发展。改革离不开法治,法治为以改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提供重要保障。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比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我们坚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确保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探索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及时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法律,使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律化,更好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等等。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获得强劲的前进动力,离不开坚强的法治保障。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